重拾师德-新闻动态-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官网


重拾师德

发布时间:2017-10-06 18:11 来源:未知

师德的狭义是指一种职业道德(Teachers Code of Morality),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师德的广义则是两部分:一是教书;二是育人。

就师德问题谈师德

改革开放已经39年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排山倒海涤荡着这个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诱惑充裕的世界,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备受挑战。我们的大学教师还能否整体上淡定从容,甘为人梯,用烛光精神照亮学生的心灵,照亮民族振兴的复兴之路?这是当下的大问题。

传道之人,须闻道在先;塑造灵魂之人,须灵魂日日自洗。但不必讳言,师德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当下,人们议论教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敬业精神淡薄、奉献精神不充盈、示范作用欠缺、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间关系不和谐等。所以,只有凸显问题意识,才能以问题为中心解决师德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1]

以往,我们的师德建设太注重外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而真正师德建设缺失的并不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头头是道,而是广大教师内化于心的认同与践履到底行不行。例如:在科学巨匠钱学森心里,是国为重,家为轻;是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老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创祖国航天,他是最先行人。所以,为师者,是道德人格与道德境界的大比拼,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为师者,是一种争做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者,让熠熠烛光,辉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境界;为师者,是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争做国之栋梁的培育者,率先垂范,大爱无疆的一种风范;为师者,是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成才,争做社会柱石之材的打磨者,是人人竞相教学相长,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竞相彼凸我凹,无怨无悔的一种淡定情怀。

就师德意义谈师德

师德建设事关教师队伍建设全局,事关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师德是一名教师全身心的灵魂和经纬,教师行走职场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特质无不取决于相应的师德。教师是社会柱石之材的打磨者,更是国之栋梁的培育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双一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教师的职业,都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最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而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可谓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师德规范体系。宋元明清时,师德的规范体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朱嘉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师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师德乃教育者之人格,它关系到教师“扎实学识”和创新能力能走多远的大问题,它关系到教师“仁爱之心”能否让所有学生都成长成才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俗话说“经师”好遇、“人师”难求,经师只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人师更重价值和伦理,应着重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师德建设更关系到教师的劲头与情怀能否撑得起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大问题![2]

教育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一所大学的好坏,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批学生是否优良,取决于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兢兢业业,赋予学生智慧与人格的大爱无疆的风范。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大师者必然是人格高尚者。2015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甲子校庆晚会上,乔建永校长用“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校训诠释了北邮“经师”走过的六十年:“有人说,学在北邮是一生的荣幸,因为一流的学风教会了我们踏实与勤勉;有人说,离开北邮放不下的是一生的牵挂,因为这里有兢兢业业,赋予我们智慧与人格的恩师。我们有这样的老师,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年近九旬还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我们有这样的老师,他是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己亲自开设课程,用英语讲授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留下‘英语莎翁’之旅的校园佳话;我们有这样的老师,为了祖国通信事业的人才培养,一生三次调整自己的专业领域,忍着右眼失明、右耳失聪和身体病痛的折磨,一生编写了几十本教材。这些老师只是北邮六十载岁月中成百上千位平凡教师的代表和缩影,但正是他们,用教师的烛光精神,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也照亮了北邮前进的道路。”

就师德建设路径谈师德

师德,折射的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纵观各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比比皆是,只是大部分停留在实践层面、外化层面,而理论层面、内化层面研究的不多,学理高度不够。

1.大气生成。师德建设确实需要师德培养体系、评价标准、师德考核、监督、惩处机制等外化的体制,但师德建设更需要教师的内化生成,需要激发培育高尚师德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对新时期师德规范的新凝练,这是对当前师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着实指明了当前师德建设的宏观路径。

2.理想支撑。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在于建构人的意义世界。我们应将教师的职业存在感从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上升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尊严层面;用恢弘的“精、气、神”平消职业倦怠;用震撼的入职教育启动教师职业生涯的浩瀚长河;用人本、科学的评价机制牢牢锁定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例如: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入职培训时的宣誓词是这样震撼青年教师的:“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启智求真,严谨治学;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锐意创新、勇于担纲;崇尚奉献,追求卓越。做学生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师魂,为北京邮电大学的事业发展励精图治,为培养社会栋梁、国脉精英,努力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而神圣的仪式本身就是对青年教师心灵的一种震撼。同时,教师们也更加懂得,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才是一名教师的真正“身份”。

3.扎实之功。既然,两人相争,力者赢之;两力相争,勇者赢之;两勇相争,智者赢之;两智相争,德者赢之;两德相争,道者赢之。那么师德建设的施功重点或发力点则在于内功的修炼上。

第一,培养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教师具有开阔的思维,成为具有一双慧眼的“伯乐”、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一个有为之人。既能控制课堂节奏和秩序,又能牢牢把握住学生思维发散的方向,还能很好地掌控住奔腾的野马,拿捏好“90后”“00后”的心脉。“00后”的学生是一群“只要我愿意,没什么不可以”的一代,因此与其攥紧缰绳再扬一鞭,不如放养。因为放养的马更健硕;但优秀的教师必须建好围栏,注意理论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注意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

第二,培养教师酷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的大爱情怀。拿句网络用语就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而不能“我在原地等你,而你却忘了曾经来过这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自身得有水平,得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实战家”。做学问就像打仗,望风就开枪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培养“国之栋梁”,意味着我们是在训练一支特种部队,要树目标、强实战!教师在学生面前,得是一本知识渊博的“百科全书”,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了如指掌;有能力、有知识储备,能处理各种问题,是一个强大的问题解决终端;让学习不再是记忆内容,而是建构内容。

第三,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直线提高。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代对教师的学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是一个止于至善的“终身学习者”。最好的教师永远是一个学生,是“终身学习”的忠实信徒,像穆里尼奥一样当冠军教头,有“挖掘机”的精神。好教师还应是机智幽默的“脱口秀”、善于沟通的“心理师”、言出必行的“知行合一者”。

4.氛围形成。师德建设要与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同步共进、同频共振。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的道德自觉;另一方面,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宣传师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形成一种良好师德的氛围。高校要通过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对事业的自信心,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和成功机会。师德,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灵魂,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在利欲熏心的时代,还能坚守三尺讲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但这种精神不是一个人所能形成的,它需要独立思考的氛围,需要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需要自由探索的气场和一种独有的哲学气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亟须高度重视,为此需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将其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教师工作部,注重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总之,师德是撬起教学质量的支点!师德培育,不是靠口号,而在于点滴的养成,在民主、包容、创新中形成教育的风格,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与付出,需要全社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理解与耐心;需要只争朝夕,敢于创造,又容不得丝毫的浮躁和浮夸;需要切实提高站位,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心。师德建设同样需要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物化于行的功效。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学院介绍 | 专业设置 | 入学保障 | 师资队伍 | 新闻动态 | 校园风光 | 招生问答 | 联系我们 | 在线报名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大学城路2号  

招生办热线:028-66859712

版权所有:信息工程学校 蜀ICP备2023039885号-1

QQ 回电 报名 顶部